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(fā)明之一。早在公元105年,蔡倫就總結了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,改進了造紙術,采用樹皮、麻頭、破布、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。
1798年法國人N.L.羅伯爾首次提出造紙機的構思,并取得政府的專利權,但他并未制成機器。英國人S.&H.福德里尼爾兄弟購得這項專利權后,交由B.唐金改進設計并試制,1803年成功地制作出第一臺能抄紙的長網造紙機,又稱福德里尼爾紙機。
圓網成形器是英國人J.迪金森于1809年發(fā)明的。
1820年T.B.克蘭普頓首先用火加熱鐵板圓筒烘紙,直到1872年杰克遜發(fā)明了用虹吸管排除冷凝水的蒸汽加熱烘缸。
1828年寒丁發(fā)明了壓輥。
1863年賀立歐克 (Holyoke)紙廠發(fā)明了五輥超級壓光機。
前后用了近百年的時間逐步完善了圓網和長網紙機的機型?,F(xiàn)代所有造紙機基本上屬于這兩個機型的范疇。
二十世紀50年代以后,造紙機械又有許多發(fā)展和創(chuàng)新。如在備料制漿設備方面,出現(xiàn)了立式連續(xù)蒸煮器、置換洗滌器、熱磨機、新型壓力篩和除渣器等;在造紙機方面出現(xiàn)了新型流漿箱、夾網、復合壓榨、聚脂成型網等。
60年代以后,直流電動機的可控硅穩(wěn)速調速系統(tǒng)開始廣泛應用于造紙機,電子技術用于檢測、控制和記錄造紙過程的參數(shù),如機器的速度,物料的濃度、溫度、流量,紙幅的干度、定量、厚度、緊度和強度等。到了80年代,大型的立式連續(xù)蒸煮器能日產紙漿1350噸;造紙機的門幅可達10米,車速在1000米/分以上,日產量超過500噸。
按制漿造紙的工藝流程,造紙機械可以分為備料制漿設備、造紙機和整飾加工機械三大類。
咨詢熱線
0391-5688887